苏联与中国曾亲密无间,20世纪60年代,为何突然就翻脸了?

中国和苏联两个东方最大国家的关系,在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演变过程。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急需朋友;而苏联作为地跨亚欧的世界性大国,出于自身防御和发展需要,也希望拥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盟友,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得到了苏联大量援助,包括最急需的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自身建设也得以飞速发展,这也是中苏关系最甜蜜的时期,是世界上不容忽视的一组盟友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没有持续多久,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两个看起来最要好的盟友忽然反目成仇,展开了数十年的军事对峙。苏联曾在中国身上投入巨大物力,为何从60年代开始,却突然翻脸,断绝这种密切联系,转而与中国进行紧张的军事对峙?

首先,苏联的赫鲁晓夫上台后,两国思想意识上的分歧急剧加大。赫鲁晓夫是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的新任领导人,他上台没多久便展开了对其前任的批判,把斯大林的很多做法都归为错误和独裁,并且在苏联人面前完全推翻了斯大林过去英雄慈父一般的偶像形象。应该说这些揭批行为本身不是赫鲁晓夫的问题,但是客观上却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对苏联国内的影响我们暂且不提,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是以苏联模式为主要学习对象,并且在苏联援华的背景下达成了工业化,斯大林就是苏联模式的重工业体系创造者,客观上对中国的建设无论发展思路方面还是具体的物质援助上,都是有贡献的。我国当时在国内也一直把斯大林作为正面形象,盟国导师来尊敬,很多百姓家里都是有斯大林像的。赫鲁晓夫一上来就推翻了这样一个过往的英雄人物,对于我国的国内思想以及社会也是有冲击的。因此我国上下当时集体抨击赫鲁晓夫主张,这毫无疑问给将来赫鲁晓夫主政苏联时期两国在各方面的对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并且很快就爆发了。

其次,苏联本身是尚武、扩张主义的国家。尽管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给予过我国巨大的技术帮助、专家支持甚至低息无息贷款,令我们迅速从一个落后国家,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我们确实应当感激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帮助。但是从沙俄时代以来,苏俄这个国家就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劲邻国,斯拉夫民族崇尚武力和扩张的传统始终存在,在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强占我国领土,尤其以清朝为最,包括外蒙的独立也是在苏联的策动之下,与当时的民国政府达成交换,延续到今天的局面。在同新中国交往过程中,苏联也是时刻以大国、强国自居,出于自身利益的目的采取行动,动辄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斯大林时期还好一些,到了赫鲁晓夫执政,经常变相的欺负我国,比如要求两国共同建立舰队,实行海上防御。其实这无疑是在攫取我国的海权,中国海军的孱弱是直到20世纪末期才逐渐开始改变的,当时我们自然是不能接受苏联要求的。包括建立共同电台等,这其实主要都是为苏联服务,我国的利益会受到侵害。赫鲁晓夫眼见中国逐渐强盛却不听苏联使唤,便在国际社会开始公开针对和批判中国,动员其他卫星国家一起攻击和孤立中国,两国关系急转直下。

最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转变了国策,在同美国争锋的过程中,力求占据攻势地位,这就使得苏联在国际交往中选择了强势的作风,尤其是中国作为苏联的亚洲近邻,又是一个大国,若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是自己的威胁,全然不顾多年来两国建立的珍贵友谊和民间的感情,也不计自身代价,与我国从一对亲密的盟友反目为仇,常年武装对峙,1969年曾经爆发局部冲突,最紧张的时候两国互相有百万雄兵整装待发,甚至核战也是完全可能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国力衰退,才逐渐寻求同我国缓和关系。

盟友苏联斯大林中国赫鲁晓夫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